经贸论坛惠园杂谈 → 厦门,不只是鼓浪屿
查看完整版本:厦门,不只是鼓浪屿
2014/1/4 10:09:05

前两年网上有幅热图,展示的是福建的男女一生的写照,女子一生拜佛,男子一生品茶。福建人信佛,从其逢佛必拜的传统中就可以窥见一斑。而品茶,且不论被称为十大名茶之首的铁观音,从细节来看,每一个曾入住过福建的酒店或宾馆的旅客,都不难发现客房内总会有一套品茶的茶具,不论好次,展现的是一个城市茶文化的传统和底蕴。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角,便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厦门,在讲述之前,不如先泡一壶铁观音,茶香四溢,能舒缓因奔波劳累而紧绷的神经。爱茶者都有安逸舒适的生活姿态,爱茶的城市亦然。漫步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闲适的感觉透过空气寸寸深入骨髓。


厦门是一座合格的旅游城市,可以满足各类人群对旅游的诉求,在旅游的途中大部分的游客都会收获视觉和心灵的双层放松,但是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仅凭走马观花的几日游是很难达到的。今天,我们就为各位粗浅的揭开一些隐藏在景观背后的故事。





来厦门旅游,首先进入脑海的一定是鼓浪屿。位于思明区的海中小岛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大量欧式领事馆遗址和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以至于现在不得不限制每日上岛人数。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厦门还有一座岛——火山岛。位于福建和台湾海峡中间的火山岛比起小资情怀满溢的鼓浪屿,在一片惊涛骇浪中独树一帜的火山岛才真正能反应在闲适外表下的厦门的真正姿态。







从1903年起就沦为“公共租界”的厦门,在常年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中顽强生存,这样的一群人,怎么可能只是安于现实,悠闲度日的人?游客们在鼓浪屿的那一座座精致的国外的租界别墅中根本看不到当年的腥风血雨,就如同他们也看不到厦门在闲适的外表下掩盖的真正的个性和精神。






隐忍、低调、默默奋斗,这种先辈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被一步步传承下来,构成了外柔内刚的厦门文化,渗透到厦门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


提起厦门的大学,大家一定会想到的就是厦门大学,而提到厦门大学,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中国最美大学,凡是进厦大的人,关注的点总是风光秀丽的校园风景,黑天鹅翩翩起舞的芙蓉湖,充满自由和创意的芙蓉隧道的涂鸦,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忘了厦门大学其实是一所大学。






一所大学,如果仅以风景而著称,那么这是一个大学的悲剧,所幸,厦门大学并不是一所悲剧的大学。在其风光背后还有着雄厚的作为一个大学引以为豪的实力。985、211的光环让它跻身全国名校行列,其会计系学生更是各大会计事务所争抢的对象。但是,也有人会奇怪,厦大作为一个综合类大学,为什么强势的都是文科和商科,而理科和工科较之不如,这在名校中是十分罕见的。


这点从厦大的校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找到原因。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这样一所出类拔萃的学校,为什么现在在高校排名里连前十都进不了?在厦大校史上,对于这种现象用了这样一句话:“建国初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对高校院系进行了调整。厦大也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一系列教学和体制改革。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但是,厦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院系调整呢?1951年5月,厦门大学航空系并入清华;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海洋物理组师生转入山东大学组建山大海洋系;59-62年期间厦大海洋系其他组全部调出;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并入后来的东南大学;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大学;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






在这一系列的院系调整之后,厦大整个工科、文科、商科基本被剥离,到最后仅保留了文理学院,厦大因为如此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五大母校之一”。而在这“五大母校”中,厦大受到的冲击最大,专业只出不进,之后一蹶不振,直到1976年才重新振作起来。


由于工科的彻底迁出,厦大在复兴的过程中也更重视文科的发展,在厦门被设为经济特区之后,商科也兴盛起来,之后厦大的会计专业名震全国。厦大的经历就如同火山岛一样,在风浪中曲折求生,但从不妥协,默默坚守,终于迎来了自己该有的一切。






但是,比起如日中天的会计,很少有人知道厦大的法学也在振兴过程中独树一帜,其国际法专业更是全国拔尖。


厦门大学法学院,位于厦大海滨东区,紧邻艺术学院,比起风光出众的芙蓉湖,气势磅礴的科学艺术中心(以绿色琉璃顶闻名),以及由陈嘉庚先生亲自设计的主楼,法学院只是静静淹没在树丛之后,不起眼,不张扬。






然而,这样低调的法学院在法学界却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强势存在,如同那座被遗弃在海天之间,却越磨砺越有风骨的火山岛,1979年厦大法学复学之后,就一直在积蓄力量壮大自己,为自己开辟一篇天地。




尽管在外界只闻厦大会计之名,但在法学界,没有人会否认厦大的地位,其国际公法专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该专业考研报考比甚至出现过19:1的惊人景象,此报录比远高于北大和复旦,可见其在法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除了在国内异军突起,频繁地参与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也向世界宣告了“南方之强”的回归。2006年和2011年两度获得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华盛顿)诉状世界冠军,2012年获得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辩论赛(维也纳)反方诉状世界季军。2014年2月,又获得Jessup中国赛区冠军,代表中国去华盛顿参赛。


宝剑锋从磨砺出。短短30年,才零开始,一直到今天,厦大形成了以国际公法为核心,其他部分法均匀发展的法学体系,让全国法科生刮目相看。但是倘若把厦门的历史、厦大的历史细细品读,就不难理解这样厦大会孕育出怎样的一个法学。


火山岛默默无闻地守在海中,但是只有真正上了岛,看到火山爆发后留下的触目惊心的痕迹,聆听到夜晚惊涛拍浪之声,你才算真正了解到厦门。比起麻木地追随人群,盲目地跟风小清新装文艺,花一点时间去体验这个城市的经历,才真正让这趟旅游不虚此行。同样的,在厦门大学旅游时,比起那些可能过目即忘的风景,挤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历史,关注一些诸如法学院这样行事低调却成就夺目的学院,对于一名法学生来说,不枉厦门大学一游。





曾有人说过: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心灵在路上即看书,身体在路上即旅行。何不这样,让身体和心灵同时上路,在旅行过程中真正用心去感知,收获景色以外的感悟,旅行之意义一现。



2014/1/4 17:19:32

老乡?


Powered by UNCUID V2.2 © 2019-2025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