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论坛惠园杂谈 → 号外!号外!你知道“保见汇”吗?
查看完整版本:号外!号外!你知道“保见汇”吗?
2014/2/3 18:53:35

“保见汇”是什么?“保见汇”是几个对保险怀有热情的贸大校友和靠谱研究僧创立的靠谱微信订阅号(微信号:insurism)。

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只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保险知识发光,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懂得保险,消除现在社会上对保险的一些误区,第二件事是让普通人闪亮,让所有参与者无所顾忌,说自己想说的,人与人之间真挚地交流。

在内容设置上,“保见汇”不做新闻资讯的搬运工。我们从每天海量冗杂的新闻报道中选择1-2条,给予深度解读和报道,这就是我们的【头条】。我们的特色或重点在于原创、首发、独家和干货。为此,我们开设【专栏】。这里有“特约作家”、“记者专栏”、“行业研究”和“读书会”等系列子栏目。此外,【职通车】是我们努力打造一个职场信息高效交流的平台。通过它,你可以通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实现最炫酷的微信求职。【聚保盆】是希望让普通消费者接触到最真实的保险知识和产品。最后,我们立足保险,但绝不局限于保险,为所有愿意分享的人开设了【保险+】。不问身份、不问职业,只要愿意皆可参与。你只需把好的文章推荐给我们,顺带附上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即可。一旦录用,您就是它的推荐人,让我们用众筹方式实现知识共享。

为了我们的栏目能够常态化,我们已招募了第一期【INS研究员】。保见汇为研究员们提供来自70家证券公司(约占证券公司总数的60%)的保险领域的研究报告,为其原创提供思路和支持。如果你也愿意加入,欢迎微信回复。

坦率讲,我们自己并不清楚“保见汇”能走多远,也不知道它未来的路会怎样。但是,我们相信:

我们能做的不多,但很重要,A Little Change, But Important.

最后欢迎关注“保见汇”(微信号:insurism),二维码见文末。我们相信,我们对得起花在“保见汇”上的时间,我们也绝对不会浪费你的时间!让我们相约“保见汇”!

随文附上“保见汇”的《创事记》:



【创事记】你好,保见汇

5月19日,“保见汇”终于正式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不确定这个平台能做多大,也不确定它对手机另一端的您意味着什么。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此刻的我们无比真诚。

大学是一段特殊的人生旅程,很多事情会在这个时期萌芽,很多观念会在这个时期形成。有趣的是,尽管我们的青春不尽相同,但拥有同一爱好、怀揣同类理想的人,不用特意安排,自有汇合之期。“保见汇”,正是这样一个青春聚合发酵的产物。尽管我们无车、无房、无户口,也无法呼吸干净的空气,但在五月的北京,我们却拥有着别样纯粹的梦:保见汇。

推送是这个时代的动词,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形容词,强迫症是这个时代的常见病。冷冰冰的新闻狂轰乱炸我们的手机,琳琅满目的公众平台绑架我们的品味。我们无法忍受消息未读,那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心理压迫。我们主动关注,被动承受;要么向左滑动点击删除,要么右上角朋友圈分享。推送者与接收者,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双方渴求找到一个平衡点。久而久之,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信息即知识。

我们试图改变。

我们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我们想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我们不是批量生产信息的机器人,更不是复制粘贴新闻的搬运工。如果生活中存在“保险手工坊”,那么“保见汇”一定属于那里;而我们,则迫切地希望成为坊间的手艺人,从小学徒到老师傅,一点一滴与保险业共成长。用心、用智慧、用灵魂,去体会、去实践、去交流。这便是“保见汇”的根本之意。专业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努力实现“微”助保险业。交流是我们的动力,我们渴望与您“遇见”,在互动中感受真诚的传递。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这里:分享必有理由,传播必有价值。

或许有一天,此平台不再如此斗志昂扬。

或许有一天,微信悄悄退出我们的生活。

或许有一天,青春这个词儿被重新定义。

但是,“保见汇”蕴含的精神将会一直传递下去。因为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事业。我们学习前辈们的经验,发现任何成功的典范都有一种认同的力量蕴含其中,未必显著,但必持久。我们正在谦卑地努力着,起步的时候略感孤独,路途艰辛,但既然开始,便不舍得放弃。

从今天开始,“保见汇”开始走入朋友们的生活。在清新的五月,我们欢迎所有从事保险的同仁,欢迎所有热爱保险的朋友,更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你好,保见汇!




Powered by UNCUID V2.2 © 2019-2025
Processed in 00.3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