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猫大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浏览:4770 评论:21 人

  • 自入校以来,已经数次听闻有同学选择结束生命,实在令人叹惋。这种情况的发生固然有他们个人的原因,但是学校在这方面是否就做得尽善尽美呢?
    本人有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曾多次前往上海等地看心理医生(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也是上海鸿慈医院做出的官方权威诊断)。来到猫大之后,导员认为我有心理疾病,便勒令我到求真楼某室去找一名自称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见到这位老师之后呢,根据我以往多次心理咨询的经验,此人业务水平很成问题,恐怕很难为需求者提供什么帮助。纯粹浪费彼此时间。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此人也赞同我确实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帮助。于是她说会安排更有水平的心理老师尽快联系我。可笑的是,这还是上学期发生的事,而至今也没有人再为此事联系我。
    无独有偶,在开学的心理测试中,我也被检测出有心理疾病。那次是被安排到博学楼某室去找保险学院自称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某副院长。她与我交流一番后,也判定我需要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同样可笑的是,在此之后,同样是石沉大海,再无下文了。
    呵呵。我不晓得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那几位同学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是否学校明明已经发现了他们有心理问题,却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而是顺其自然呢?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完全有理由这样怀疑。
    当然,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同学也都是成年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我在这里只是强调学校方面也有应尽的责任未尽到——而绝非说全部责任在于学校。你既然设立了有关心理疏导的机构,那难道不应该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像现在这样运行,那不是成了纯粹的摆设,与没有又能有多大区别呢?严重不负责任。根本没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真正当一回事。
    而这种情况的危害和后果并不仅限于此。2007年弗吉尼亚校园发生致死33人的枪击案,事后无数美国人在默哀被害者的同时,也由衷替凶手赵承熙感到难过——他在死去之前曾那么痛苦,可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一个人去帮助过他。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每个社区都有心理干预机构,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时介入。猫大既然是国际化程度很高,那么在这一方面即使不说与国际接轨,是不是至少也不应当停留在一个如此低下而拙劣的水准上呢?更何况,之前有心理问题的人选择的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谁又能保证之后的人不会去选择结束别人的生命呢??前面都已经连续发生了这样好几起惨事,难道还不足以、不值得引起学校有关部分的重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本人或许是鲁迅全集看多了,对于某些大多数人可能已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的东西却并不会无视。如有共鸣,幸甚至哉。没有共鸣,看看就好。





    窝个人觉得啊,如果全是一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可能也并没有什么意思,外人看起来也觉得不真实= - 是怎样就是怎样 如此最好